首頁 綜合

KickFlip成員啓憲「男友概念」Bubble訊息引發兩極反應

網路正就KickFlip成員啓憲的Bubble訊息展開熱議。

有網友在論壇上討論這位2004年出生的新人偶像向訂閱其Bubble的粉絲發送的系列訊息。啓憲近期因其獨特的傳訊風格引發關注,他自認這種風格「本應模擬真實戀愛關係」,並將自己塑造成「男友」形象。其獨特手法甚至讓他獲邀單獨出演《MMTG》。

起初,啓憲的訊息獲得粉絲與網友輕鬆好評,認為其內容 playful 又充滿愛意。他曾發送如下訊息:

「要幫你取英文名嗎?Darling如何?你的名字叫『MyDar』,姓氏是『ling』。喲 MyDar,你的全名是MyDarLing。啊,你沒去過美國?那我們去那裡度蜜月吧。有想去的地方嗎?哪都別去,就待在我心裡。」


「你們總叫我分享日常。來吧,努娜,你就是我的日常。這正是你想聽的吧?真可愛。我今天做了什麼?早上醒來喊了三次『好想努娜』,但還是快瘋了,所以看了你的照片。但還是不夠,我又閉上眼,盼著在夢裡見你。」




「喂,親愛的,看著我。今天早點睡。你明天肯定又會累,因為你太受歡迎了。你是我最值得驕傲的寶物。你呢?」



「努娜,妳得化妝。因為妳素顏更美,得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到。絕對別給其他人看。」



然而,他其他部分訊息卻因語氣與措辭引發爭議,無論其初衷為何。

他寫道:「我是努娜的愛情電池。抱歉,這梗有點老對吧?我會跟上潮流。該去買點London Bagels了。這潮流已經過了嗎?抱歉,我不知道那有爭議。謝謝告知。」

他提及「London Bagels」之所以敏感,是因London Bagel Museum這間韓國人氣貝果咖啡廳在今年七月遭輿論抨擊,據傳有員工因每週超時工作80小時而過勞離世。

儘管啓憲迅速為不知情道歉,另一則舊訊息卻在網路重新流傳,加劇爭議:

「這裡有未成年嗎?我對未成年會特別謹慎,因為我成年了。但我不想對我的寶貝們謹慎。喂,成年人聽好,成年人在聽嗎?來點火辣對話吧。」

這些特定訊息令許多網友對其意圖感到困惑。部分人理解啓憲「不知道London Bagel Museum事件」,但也有人批評他關於想與「成年人」進行「火辣」對話的「可疑」言論,尤其在他明知存在「未成年粉絲」的情況下。

許多人亦認為,他原本因新鮮有趣的Bubble風格獲得的好評「轉為批評」實屬「可惜」,並指出「靠言論累積人氣存在風險」

部分網友認為第二組訊息「遊走界線邊緣」,另有人持中立態度,稱他「未真正越界」,可能只是「過度謹慎反而弄巧成拙」

與此同時,不少粉絲推測此爭議是「其他無法忍受新人男偶像透過付費訂閱程式獲取人氣的粉絲群所煽動」

網友反應包括:

「他好像也沒越界太多啊。」


「這種事有什麼好生氣?」


「問題在哪..?」


「所以問題是『火辣對話』聽起來像在暗示色情內容?」


「咦?他馬上道歉了,有什麼問題;; 他只是最近紅了,當然有人開始扭曲事實ㅋㅋㅋㅋㅋ」


「他乾脆別用Bubble了…」


「第二則Bubble太冒險了。這種內容真的不行。」

ADVERTISMENT


「肯定很多人想看他Bubble失敗,畢竟他靠這個紅起來...」


「London Bagel他立刻道歉了,我覺得他可能真不知道,但第二則確實踩線...那是什麼氛圍啊?」


「什麼都要抱怨…這真的值得說『成也言論,敗也言論』嗎?」


「他因為大家正面討論而走紅,我覺得他只是想維持熱度,但希望有人告訴他不用再這麼努力了。」


「開玩笑開多了總會越線。作為粉絲,寧願他專注本業而非賣弄機智。」


「太超過。」

「『和成年人火辣對話』?這笑話完全失敗。」

「尷尬...」

「小題大做...他根本沒說什麼誇張的話。如果忙的話可能真不知道,我也是看熱搜才知道...」


「有人就是想黑他吧?」


「London Bagel可能不知情——他又沒拿未成年人開玩笑…」

「看他過往玩笑通常很機智,但確實該小心。最新那則有點危險,但我覺得抵制更多是有人想壓制他ㅜ」

「每次有人崛起,馬上就有人想拉下來。」

「我怎麼替他感到尷尬」

「說他因紅而被針對是想太多。我根本不認識這人,但第二則確實危險。」

「他可能只是想做好卻搞砸了。」


「付費粉絲溝通是雙面刃...原本因做得好受追捧,現在立刻被黑。」


「他根本沒說什麼,但估計有粉絲因自家偶像不做這種粉絲服務而惱怒。冷靜點。」

「只要有人獲好評,總有人想拉下來ㅋㅋㅋ」


「說真的,別過火啊啓憲...」


「呃…最近夠亂了。既然他立刻道歉,我就不多說了。」


「第一則既然立刻道歉就沒什麼,但第二則——嗯,他該更小心。畢竟是偶像。」


「這種事不能放過嗎?真的沒什麼。人們挖東挖西只為攻擊人——累不累。」


「他可能因好評太興奮了。他是新人——這應該是首次獲這麼多關注,當然會開心。」


「我懂他因Bubble爆紅,但好奇這概念能撐多久。他是新人,努力的樣子還是不錯。」


「我一開始就覺得有點危險,但現在已成他風格。喜歡的人自然會訂閱。」


「看留言就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那些說『只是被拿來黑』或『是抵制』的比實際批評更誇張。」


「他連Hailey Bieber是誰都不知道,估計不常上網。說實話第二則沒那麼糟,但小心點更好ㅋㅋㅋ 可能我太寬容?反正本來就是Bubble概念。」


「第二則訊息...那則遊走邊緣。」


「什麼『火辣對話』?怎麼能在所有粉絲面前說這種話?」


「如果普通男生說這種話會很煩,但粉絲喜歡就算了。」


「第二則確實有點過。」


「他現在該收斂這風格了。」


「『火辣對話』真的不行。」


「是時候停了。」


「這種風格只要越線一步就很容易出事。」


「過度保護的粉絲更成問題。希望這讓他學會謹慎——長遠來看是好事。」


「第一則沒什麼,但第二則確實該小心。」


「這不就是大家訂閱想看的內容嗎?不喜歡就退訂ㅋㅋ」


「只有最後一則糟,其他還好。」


「第一則因立刻道歉所以沒感覺,但第二則肯定讓某些人不舒服。」


「第一則無所謂,但第二則讓我不安,畢竟有未成年粉絲。」


「那根本是性暗示發言,但哇,護航得太誇張。這則他才該道歉。」


「怎麼可能不知道London Bagel Music?與世隔絕嗎?至少該懂點社會常識。大家護航過頭了。他又不是昨天才成話題。『被針對』?ㅋㅋㅋ 他紅到被針對?」


「『火辣對話』...到底是什麼?」


「第二則早就流傳過了,為何現在才拿出來?」


「我早就看過第二則——怎麼突然又成問題?」


「第二則反應很好?如果是我家偶像,早被千則惡評燒了。熱搜榜真選擇性ㅋㅋㅋ 別再繼續了——他是新人該小心。」


「第二則真的很糟。他該專注本業。這種內容容易出錯。」


「我更驚訝他連London Bagel爭議都不知道...」


「看他Bubble時就覺得總有一天會越界——果然。」

「我真的很不喜歡那則對『成年人』的『火辣對話』發言。」


「就算我們是成年粉絲,也不代表想和偶像進行性相關對話。說這種話明顯不恰當。那些說沒問題的人——別到處跟人說『來段火辣對話』,有點自覺。」


「說實話,照這趨勢我有點擔心還會爆出什麼。」


「你真不看新聞啊...徹底掃興。」

「原本反應很好,現在又出這事。」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