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訪問包含劇透內容。
導演黃東赫分享了他完成《魷魚遊戲》六年旅程的感想。
韓國時間6月30日,在首爾鐘路區某咖啡廳進行的Netflix原創劇《魷魚遊戲3》專訪中,被問及完成最終季的感受時,黃導首先表示「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並透露過去六年全心投入該系列後,現在只想休息,實質宣告將暫別影壇。
《魷魚遊戲》系列講述參賽者賭上性命參與致命遊戲以贏取456億韓元獎金的故事。2021年首季上線後打破Netflix所有紀錄,成為全球現象級作品,不僅獲得巨大商業成功,更橫掃包括美國娛樂界四大獎項之一艾美獎在內的多個頒獎禮,藝術價值備受肯定。
首季播出後,黃導曾以「寫劇本寫到掉了六顆牙」為由宣布不會製作續集,但因爆炸性人氣促成第二、三季同步製作。歷時約一年拍攝後,第二季於去年12月上線,第三季則於6月27日公開。
據FlixPatrol數據顯示,《魷魚遊戲3》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瑞士、比利時、澳洲、日本、菲律賓、台灣、泰國等93個國家登上冠軍寶座,展現壓倒性全球人氣。但對於內容評價呈現兩極,黃導坦言「理解所有批評」,並誠懇談及難以超越首季高度的困境。
Q:六年的旅程結束了
A:感覺如釋重負。從開始撰寫到現在整整六年,第一季推出時毫無期待卻大獲成功,第二、三季背負巨大期待反而壓力倍增。現在全部結束就像卸下重擔,同時也疑惑能否再創造出如此受期待的作品,所以既感恩又有些空虛。
Q:如何看待觀眾反應?
A:海外宣傳行程太緊湊,時差關係整整一個月沒怎麼睡,身體不適所以沒能追蹤所有評價。但聽說有人喜歡也有人批評,這些我都理解。第一季因零期待反而帶來衝擊新鮮感,用有趣遊戲和社會批判滿足觀眾;但二、三季觀眾各有所求——有人想要更精彩遊戲、有人尋找社會訊息、有人希望喜歡的角色活得好,這應該就是評價分化的原因。
Q:奇勳之死是原定結局嗎?
A:最初構想是Happy Ending——奇勳存活終結一切,赴美與女兒團聚。但實際創作時想法改變,我思考想傳達的故事並觀察世界現狀:疫情後經濟焦慮與不平等加劇,戰爭威脅升溫,民族主義高漲。看著這個持續走向錯誤方向的世界,開始自問要留給下一代什麼。很多年輕人說失去夢想與希望,我認為老一輩該停止貪婪,試著留下更好的東西。因此安排孩童角色象徵未來與希望,想讓奇勳為那孩子犧牲,這就是我想傳遞的訊息。
Q:有人批評孩童角色過於符號化,錦子(姜愛心飾)為嬰兒犧牲的橋段也令部分觀眾困惑
A:孩童本就設定為象徵性存在——是被保護的對象而非實際撫養。對錦子而言,她是想阻止兒子犯下殺人暴行,刺肩膀是本能阻止非刻意殺害,希望大家這樣理解。
Q:奇勳本身不就是魷魚遊戲的象徵嗎?
A:奇勳與這個故事密不可分。第一季他是愚蠢的魯蛇,但找回良知開始轉變,李政宰完美演繹這點。我們用一年拍攝二、三季期間他全程節食只吃水煮蔬菜,真的令人敬佩。第一季時還能喝酒聚餐,但二、三季連吃飯都因節食無法同行,他如此投入角色彷彿真的與世隔絕。
Q:仍有批評認為奇勳令人煩躁
A:這系列不是要把奇勳塑造成英雄,連Front Man都嘲諷「英雄遊戲玩得開心嗎?」他本就不是超級英雄,沒有特殊能力,最終選擇已是他能做的最好決定。即使顯得煩躁,我相信真正改變世界不是靠少數強大領袖,而是許多平凡甚至平庸者的行動。
Q:與首季不同,二、三季大量明星加盟被指本身就是劇透
A:選角不是看知名度,而是先創作角色再思考誰最適合。存活時間長短與名氣無關,像姜河那比任時完早退場不代表他較不知名。我更關注角色如何死亡而非何時死亡。
Q:T.O.P(崔勝鉉)參與第三季美國宣傳,他應該非常感激
A:勝鉉久未公開活動所以緊張發抖,國際對「薩諾斯」角色的反響給他勇氣,現在狀態很好。他總是不斷道謝到讓我有點負擔(笑)。但我不是為了「拯救」他才選他,只是覺得沉潛夠久了該準備好,結果正是如此。他完美呈現我心中的薩諾斯形象,這就夠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原諒他,但既然獲得這個艱難機會,希望他展現最好一面重新贏得信任。
Q:巫女角色(蔡國熙飾)也很突出
A:我想塑造如第一季韓美女般的「瘋子」角色,認為巫俗本身是韓國社會的象徵,甚至總統室也有相關傳聞,加上最近流行的KPOP驅魔題材。劇中巫女是靈力時有時無的人,我奶奶就曾被失去靈力的巫師詐騙,想呈現這種角色。在奇勳與孩子的命運中,人有時確實看似有靈性優勢。
Q:Front Man角色如何構思?
A:想像他看奇勳時有種自卑感,是想腐化奇勳讓他屈服的人,所以引誘他回遊戲並遞刀,幾乎想把他變成另一個自己。但同時覺得他有部分希望奇勳通過考驗,當奇勳最終選擇保護孩子時,Front Man應該開始尊敬他,所以才將遺物轉交其女兒。炸毀遊戲設施也是認輸方式,承認奇勳贏了。
Q:最終遊戲除奇勳外幾乎全是反派
A:我想讓結局盡可能黑暗,在人性看似完全消失處展現最後一絲光明。越到後面越該絕望。明基是根本不信他人的人,自私活著認為「世界很糟但至少我不是最壞」,所以當只剩三人時,他假定奇勳會殺他奪孩,因此阻擋並在最後試圖拋棄孩子,接著產生認知失調——開始說服自己孩子可能非親生。這種沉淪自私就是我認為最惡劣的人性。
Q:六年過程有特別難忘的時刻嗎?
A:拍攝奇勳墜落最難忘,那是我見過所有奇勳表情中最刻骨銘心的。這場戲情緒體力消耗極大,對演員而言沉浸角色一年後有種終結感。拍完後我們首次共進晚餐喝酒。
Q:奇勳之死似乎強烈暗示不會有續季
A:沒錯(笑)。我想透過他的旅程說完故事,就此《魷魚遊戲》完結。凱特·布蘭琪的登場不意味新季,也曾考慮奇勳在美國看見另一個「打畫片男」的結局,但選擇以死亡收尾後就覺得夠了。所有關於12月開拍好萊塢版、由我執導凱特主演的傳聞都不是真的。
Q:遊戲外場景評價兩極,部分觀眾對俊昊(魏嘏雋飾)戲份少感到失望
A:原本設計奇勳與俊昊聯手解決事件,但因結局變更所以他遲到(笑)。不過還是想讓他確認哥哥下落,或許Front Man視俊昊為能撫養孩子的人——不會浪費456億韓元,而且他有媽媽(笑)。
Q:Front Man外傳可能性?
A:老實說想透過《魷魚遊戲》表達的都已說完,但對用不同調性說故事有些好奇。時間線上有空白——朴隊長(吳達庶飾)家中有打畫片男(孔劉飾)照片,仔細看會發現印浩(Front Man)也在裡面。我好奇:那照片何時拍攝?他們什麼關係?探索這三年可能很有趣,不是要傳達訊息而是粉絲向作品,目前尚未具體規劃。
Q:有理論認為孩子們長大後會參賽
A:沒想那麼遠。但轉交奇勳血衣的安排確實像是Front Man的詭異小習慣。
Q:製作二、三季時有想放棄的瞬間嗎?
A:這段旅程太漫長。拍攝期間仍不斷修改劇本,故事龐大角色眾多,連完成稿也發現缺陷,加上演員激發靈感導致更多修改。本該拍完就休息卻持續重寫,體力嚴重透支,接近尾聲時每刻都很煎熬。
Q:哪個角色與最初構想差異最大?
A:珉修與南奎的關係原本沒那麼沉重,南奎原定先死。最初只用青年1、2、3或薩諾斯 crew 1、2、3代稱,選角完成後角色才進化。
Q:有什麼完全出乎預料的時刻?
A:首季上線時韓國反應不佳,心想「哇真的有這麼糟?」接著海外反應湧入,收視攀升。美國開始來電後韓國評價突然轉變,然後登上全球第一被譽為現象級,那一週像坐雲霄飛車,我還掐自己臉頰。短短幾天戲劇性轉變,那週最難忘。
Q:您現在被視為韓國最成功導演,《魷魚遊戲》對您意味著什麼?
A:回顧起來讓我反思很多。思考奇勳的同時,也想著接下來要創造什麼、該如何生活。與其沉醉作品榮耀,不如說它既膨脹也謙卑了我,是意義重大的企劃。
Q:收到許多提案,您曾說想拍電影
A:確實接到很多企劃,但我體重通常62公斤卻掉到59公斤,現在需要專注恢復。還不考慮未來只想休息,想回歸正常節奏。雖然想拍電影,但影院景氣不佳,真能拿別人錢保證成功嗎?畢竟投資者期待成功,有人來求「導演救救我們」,但我擔心若失敗會有人說「連黃東赫也救不了」。需要時間沉澱、休息,思考接下來要創作什麼及如何創作。
Q:粉絲也擔心您的體重與牙齒
A:第一季掉了六顆牙,二、三季又掉兩顆,還沒做植牙。累的時候牙齦會腫,真牙所剩無幾。
Q:奇勳最後台詞「人類是…」後面是什麼?
A:人類自私、破壞、殘酷又貪婪——但有時展現巨大慈悲,難以預測。我想留給大家思考,與其說出口不如用行動表達人性真諦。希望我們能成為停止索取、願意犧牲共建更好未來的人類。

常見問題:
問:任時完有哪些代表作品? 答:任時完的代表作品包括電視劇《未生》、《她很漂亮》、《王在相愛》等,以及電影《辯護人》、《One Line》等。
問:任時完有哪些個人愛好? 答:任時完的個人愛好包括閱讀、旅行、攝影等。
問:他是否有社交媒體帳號? 答:李政宰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有自己的帳號,並且經常與粉絲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