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最終遊戲落幕:黃東赫告別《魷魚遊戲》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導演黃東赫分享了他完成長達六年的《魷魚遊戲》旅程的感想。

韓國時間6月30日,在首爾鐘路區某咖啡廳進行的Netflix原創劇《魷魚遊戲3》專訪中,當被問及對最終季完結的感受時,黃東赫首先表示:「感覺如釋重負」,接著透露過去六年全心投入該系列創作後,現在只想休息,實質宣告進入休整期。

《魷魚遊戲》系列講述參賽者賭上性命參與致命遊戲以贏取456億韓元獎金的故事。2021年首季上線後打破Netflix所有紀錄,引發全球現象級熱潮,不僅獲得大眾喜愛,更以藝術價值橫掃包括美國娛樂界四大獎項之一艾美獎在內的多個頒獎禮。

首季播出後,黃東赫曾以「寫劇本寫到掉了六顆牙」聞名,並宣布不會製作續集。但劇集爆發性的人氣促使第二、三季同步製作,經過約一年拍攝後,第二季於去年12月上線,第三季則於6月27日公開。

據FlixPatrol流媒體排名顯示,《魷魚遊戲3》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瑞士、比利時、澳洲、日本、菲律賓、台灣、泰國等93個國家登上冠軍寶座,展現壓倒性全球人氣。但對內容評價呈現兩極化,黃東赫坦言:「所有反饋我都理解」,並坦承超越第一季標竿的難度。

Q:六年旅程畫下句點

A:感覺解脫了。從開始撰寫到現在整整六年,第一季播出時毫無期待卻大獲成功,第二、三季背負巨大期待與壓力。現在全部結束,就像卸下重擔。同時也疑惑未來能否再創造如此備受期待的作品,所以既感恩又有些空虛。

Q:對觀眾反應的看法?

A:海外宣傳行程緊湊,時差導致近一個月沒睡好,身體不適未能即時掌握所有反應。聽說評價好壞參半,這些我都理解。第一季因零期待反而帶來衝擊與新鮮感,以趣味遊戲和社會批判滿足觀眾;但二、三季觀眾各有所求——有人想要更刺激的遊戲,有人尋找社會訊息,還有人期待喜愛角色發展,導致意見分化。

Q:奇勳之死是原定結局嗎?

A:最初構想是幸福結局——奇勳存活終結遊戲,赴美與女兒團聚。但實際創作時想法改變,考量想傳達的訊息與世界現狀:疫情後經濟不安與不平等加劇,戰爭威脅與民族主義高漲。面對這個持續惡化的世界,開始思考要留給下一代什麼。許多年輕人表示失去夢想與希望,我認為老一輩應停止貪婪,努力留下更好的東西。因此引入孩童角色象徵未來與希望,讓奇勳為其犧牲,這正是我想傳達的訊息。

Q:有批評指孩童僅被當作象徵符號使用,錦子(姜愛心飾)為嬰兒犧牲的橋段也令部分觀眾困惑

A:孩童確實僅作為象徵——是被守護的對象而非實際撫養角色。對錦子而言,她是想阻止兒子實施暴力,刺肩是本能阻攔而非殺戮,希望大家如此理解。

Q:奇勳本人不就是魷魚遊戲的象徵嗎?

A:奇勳與這個故事密不可分。第一季他顯得愚蠢、失敗、可悲,但找回良知開始轉變。李政宰完美演繹了這點。我們用一年拍攝二、三季,他全程節食只吃水煮蔬菜,令人敬佩。第一季時還能聚餐飲酒,但二、三季期間因飲食控制無法共餐,他全心投入角色,彷彿真的與世隔絕。

Q:仍有觀眾認為奇勳令人煩躁

A:本系列並非塑造英雄,連主持人也嘲諷「英雄遊戲玩得開心嗎?」奇勳從非超級英雄,沒有特殊能力,最終選擇已是他能做的最好決定。即使顯得窩囊,我認為真正改變正源自許多平凡甚至平庸者的行動,而非少數強力領導者。

Q:與首季不同,二、三季大量明星加盟被指本身就是劇透

ADVERTISMENT

A:選角非因名氣,而是先創作角色再尋找合適人選。存活時間長短與知名度無關,如姜河那比任時完早退場但並非較不知名。我更關注角色如何死亡而非何時死亡。

Q:T.O.P(崔勝鉉)參與第三季美國宣傳,想必非常感激

A:勝鉉久未公開活動顯得緊張,國際對「薩諾斯」角色的反響給他勇氣。他總不斷道謝到讓我尷尬(笑)。但我非為「拯救」他而選角,只是認為蟄伏夠久該準備好了。他完美呈現我心中的薩諾斯形象,這就足夠。雖非所有人都原諒他,但既然獲得這困難機會,希望他展現最好一面重獲信任。

Q:巫女角色(蔡國熙飾)也令人印象深刻

A:我想塑造如第一季韓美女般的「瘋癲」角色,認為巫俗本身是韓國社會象徵,甚至總統室也有相關傳聞。近期流行的KPOP驅魔題材也是靈感。劇中巫女是法力時靈時不靈的角色,我祖母曾遭失去法力的巫師詐騙,想呈現這類人物。在奇勳與孩童命運中,人類確實偶爾展現靈性光輝。

Q:如何構思主持人角色?

A:設想他對奇勳懷有自卑情結,想腐化奇勳使其屈服,因此誘騙他重返遊戲並遞刀,企圖製造另一個自己。但同時他可能希望奇勳通過考驗,當奇勳選擇保護孩童時,主持人最終尊敬他,故將遺物轉交其女。炸毀遊戲設施是他認輸的方式,承認奇勳獲勝。

Q:最終遊戲除奇勳外全員近乎反派

A:我想讓結局盡可能黑暗,在人性蕩然無存處展現最後一絲光明。隨著劇情推進應愈顯絕望。明基是根本缺乏信任的人,自私地活著,相信「世界很糟但至少我不是最糟的」,故當只剩三人時,他預設奇勳會殺他奪孩,因此阻攔並企圖拋棄孩童,繼而產生認知失調,說服自己孩子可能非親生。這種沉淪的自私正是人性最惡一面。

Q:六年歷程中有特別難忘的時刻嗎?

A:拍攝奇勳墜落戲最難忘。在所有奇勳表情中,那瞬間最刻骨銘心。這是情感與體力雙重消耗的拍攝,對演員而言,歷經一年角色沉浸後有種終結感。殺青後我們首次共進晚餐飲酒。

Q:奇勳之死是否暗示不會再有續集?

A:沒錯(笑)。我想透過他的旅程說完故事,魷魚遊戲就此終結。凱特·布蘭琪的客串不意味新季。曾考慮讓奇勳在美國遇見另一個「打畫片男」的結局,但選擇以死亡收尾後,感覺故事真正完結。所有關於12月開拍好萊塢版、由我執導凱特主演的傳聞皆非事實。

Q:遊戲外場景評價分歧,部分觀眾對魏嘏俊飾演的俊昊戲份不足感到失望

A:原設定是奇勳與俊昊共同解決事件,但因結局變更導致他遲到(笑)。仍希望他確認兄長命運,或許主持人視俊昊為適合撫養孩子的人選——不會浪費456億韓元,而且他有母親(笑)。

Q:推出主持人外傳的可能性?

A:老實說想透過魷魚遊戲表達的已全部說完。但對以不同調性說故事有些好奇——時間線中有空白:朴隊長(吳達秀飾)家中打畫片男(孔劉飾)照片裡仔細看會發現仁浩(主持人)也在其中。好奇照片拍攝時間點與他們關係,探索這三年間的故事或許有趣,非為傳達訊息而是粉絲向作品,目前尚無具體計劃。

Q:有理論認為孩子們長大後會參加遊戲

A:尚未構思那麼遠。但轉交奇勳血衣的情節確實像主持人某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小習慣。

Q:製作二、三季時是否曾想放棄?

A:這段旅程太漫長。拍攝期間仍不斷修改劇本,龐大故事與眾多角色導致即使完成稿也發現缺陷,加上演員激發靈感產生更多修改。本該在拍攝後休息卻持續重寫,體力嚴重透支,接近尾聲時每刻都精疲力竭。

Q:哪位角色與最初構想差異最大?

A:珉修與南奎的關係原本缺乏情感重量,南奎原定先死亡。最初角色僅命名「青年1、2、3」或「薩諾斯小隊1、2、3」,選角後角色才逐漸豐滿。

Q:是否有完全出乎意料的時刻?

A:第一季上線時韓國反應冷淡,心想「真的這麼糟嗎?」隨後海外反應湧入,評分上升。接到美國來電後韓國輿論突然轉變,接著登上全球榜首被譽為現象級作品,那一週如坐雲霄飛車,我還捏臉確認。短短數日戲劇性轉變,那週最令人難忘。

Q:您被視為韓國最成功導演,魷魚遊戲對您的意義?

A:回望這段經歷引發許多反思。思考奇勳的同時,也思索下一步創作與人生方向。與其沉醉作品榮光,不如說它既膨脹也謙遜了我的自我,這是一部對我意義重大的作品。

Q:收到許多提案,您曾說想拍電影

A:確實接到許多企劃。但我體重通常62公斤卻掉到59公斤,現階段需專注恢復。尚未思考未來只想休息,回歸正常節奏。雖想拍電影,但影院景氣不佳,真能拿別人資金保證成功嗎?畢竟投資者期待回報。有人說「導演請救救我們」,但我擔心若失敗會聽到「連黃東赫也救不了」的評價。需要時間沉澱、休息,思考下一步創作方向與方式。

Q:粉絲也擔心您的體重與牙齒

A:第一季掉了六顆牙,二、三季又掉兩顆。尚未植牙,疲勞時牙齦會腫,原生牙所剩無幾。

Q:奇勳最後台詞「人類是…」後面接什麼?

A:人類自私、破壞、殘酷、貪婪——但有時展現巨大慈悲,難以預測。我想留給所有人這個問題。與其直言,更想表達何謂人性。希望我們能成為停止索取,願意為共建更好未來而犧牲的人類。


常見問題:

問:任時完是誰?
答:任時完(Jin Shi Wan),本名任時翰,1990年12月18日出生於韓國,韓國男演員、歌手,男子音樂組合ZE:A成員之一。

問:任時完的學歷背景是什麼?
答:任時完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系,擁有紮實的表演功底。

問:他的個人生活如何?
答:李政宰的個人生活相對低調,他與妻子和兒子一起生活。